北京时间6月26日,20岁的中国小将杨瀚森在NBA选秀大会上以首轮第16顺位被波特兰开拓者选中,成为继姚明、易建联之后中国第三位NBA首轮秀操盘平台,也是近9年来首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,选秀当天恰逢杨瀚森20岁生日,中国篮协、NBA官方纷纷发来贺电,称这是“最好的生日礼物”
然而,在《人民日报》的官方报道中,一句“此前姚明、王治郅、巴特尔、孙悦等人也曾进入NBA闯荡”引发轩然大波,易建联的名字被刻意隐去,这一细节迅速点燃舆论,被视为易建联因丑闻风波遭官方“封杀”的实锤
易建联的“消失”始于2024年10月,当时网络疯传其涉嫌PC的丑闻,尽管司法层面始终未予定性,但易建联团队长达8个月的沉默让舆论持续发酵,其间,11家代言品牌紧急下架其广告;今年6月,易建联曾尝试重返公众视野,央视高调预告《篮球公园》将播出其专访,主题为“CBA联赛30年系列片”,被视为丑闻后首次官方背书
展开剩余61%然而6月20日节目突遭撤档,央视未作任何解释,紧接着,《人民日报》在报道杨瀚森时“遗漏”易建联,形成官方媒体的双重“冷处理”,这种刻意回避,与对王治郅、巴特尔等球员的坦然提及形成刺眼对比,尽管易建联的NBA成就(首轮第6顺位、场均7.9分)远高于后两者
作为观察者,我认为此事件折射出中国体坛对待功勋人物的矛盾性,一方面,易建联的成就不可抹杀:他是CBA历史第一人、国家队“拼尽最后一颗子弹”的领袖,但另一方面,公众人物必须承担社会责任,当丑闻引发全民质疑时,沉默等同于放任舆论审判
真正的破局之道,在于易建联能否主动打破沉默,若他选择公开回应争议、以行动重建信任(如深度参与青少年公益),仍有望像NBA球星科比(2003年性侵指控后重塑形象)一样赢回尊重,毕竟,封杀的根源非官媒,而是悬而未决的公众质疑
当杨瀚森一时间成为中国男篮的榜样,易建联的“被消失”成了中国篮球转型期的隐喻,新一代的崛起需要阳光,但历史的书写不应以抹去阴影为代价,对易建联而言,与其等待官媒“解禁”,不如以坦诚为剑,刺破舆论迷障,因为真正的封杀,从来始于自我放逐,而非他人之手
优质好文激励计划操盘平台
发布于:四川省